人物访谈:昆士兰大学王连洲教授
王连洲,现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纳米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澳大利亚生物工程与纳米科技研究所(AIBN)兼职课题组长。主要从事功能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研发及其在清洁能源转换领域的应用研究, 包括纳米光催化材料,新一代太阳能电池,及新型充电电池等。在诸多国际期刊包括Chem Rev. Chem. Soc. Rev., Adv. Mater., J. Am.Chem. Soc, Angew. Chem. 等发表论文220余篇,专著章节9部,申请专利12项。近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先后承担了澳大利亚基金委、澳洲科学院、澳洲协同创新中心,昆士兰州政府以及工业界等30余项竞争性研究项目,总金额超1600万澳元。担任《科学通报》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及Journal of Nanoparticles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副主编。获得澳洲基金委女王伊丽莎白学者(2006)及未来学者(2012)称号,昆士兰大学研究优秀奖(2008),澳洲Scopus寻找科技新星奖(2011),目前担任澳洲基金委专家组大评委,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1.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课题组的科研工作和发展情况?
我们昆大的纳米材料研究中心(Nanomaterials Centre)有大约50位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及器件的研发及其在能源,环境及生物领域的应用。我自己的课题组目前有25人左右,主要集中在纳米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开发及其在清洁太阳能转化和储存方面的研究。 目前太阳能利用是国际研发领域的重点方向,太阳能无论是通过人过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还是通过光电池转化成电能,其过程都受到转换效率,性价比,及稳定性等诸多挑战,其高效储存也是一个难题。其中对这些这些过程起关键作用的是如何选取,设计高效,廉价和稳定的半导体材料,这也是我们的研究重点方向,通过开发新型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光电极材料及充电电池电极材料,我们希望为清洁能源利用领域贡献一点力量。
2. 您从事科研工作最大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兴趣与好奇心。科研和很多其它行业的一个主要区别,也是其魅力所在,就是你可能每天都面对新的东西。我们周围的世界,大到天体宇宙,小到我们的身体,及至纳米微观结构,都有太多我们不了解的东西。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师法自然,探求未知并造福人类,应是我们做科研最重要的原动力。
3. 您在选择研究生时更看重哪方面素质?对组内研究毕业生有怎样的要求?
最重要的素质是看研究生的创新力和对科研的热情与投入。科研生涯可以看成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马拉松,不但竞争激烈,其大部分过程是很艰苦的,成功的喜悦如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或产品推出等往往只是短暂的一刻,马上就要进入下一个创新过程。因此,研究生如想取得成功,不但需要有兴趣与创新为内在源动力,还要有长期持续的努力为后盾。除此之外,沟通能力(包括写作和口头表达)和团队精神对研究生的成长也很重要。我对组里研究生没有硬性要求,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希望他们经过博士阶段的训练,成长为能够独立承担研究课题的科研人员。同时也很注意创造组里互助合作,共同提高的科研氛围。
4. 您认为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品格是什么?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5. 您对所在的研究应用有哪些展望?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对太阳能光电转换及储存领域有很大的研究兴趣。如目光放远一点看,我们地球上目前利用的能源归根到底都是从太阳来的,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两三百年时间内,人类其实已经把过去亿万年来太阳给我们储蓄的油,煤,气等能源用掉了大半,因此不但造成了能源危机,也导致了气候变暖。如何更有效更可持续的利用太阳能,是我们目前科研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如我们能够通过高效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实现二氧化碳去除,洁净化学燃料合成及原位存储等功能,应可以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同时解决能源和环境的问题。但目前这个领域缺少大的概念性的突破及新材料体系的创新,无论是转化效率还是选择性都很需要很大提高。如我们甚至我们下一代的年轻科技人员能沉下心来潜心研究,通过材料裁剪,器件设计,性能优化等一系列措施,实现突破,将对我们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点击以上标题可以阅读原文)
MaterialsViewsChina & Wiley 官方微信平台
聚焦材料新鲜资讯
材料大牛VS新秀访谈
MVC论文排行榜每月新鲜出炉
热爱科研的你还在等什么,快加入我们一起微互动吧!!!
微信号:materialsviews
wileychina
微博:materialsviews中国
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要转载,请联系:
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
关注材料科学前沿,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详情